丝绸之路:一带一路下的可持续投资

发布日期:2024-04-12 10:36:53   浏览量 :43
发布日期:2024-04-12 10:36:53  
43

商务部的数据显示,今年前两个月,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496.4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10%。其中,我国企业在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331.8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0.6%。



绿色能源在“一带一路”项目中的参与额大幅提升。


2023年上半年中国在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家能源领域的投资中有56%用于可再生能源,其中,约41%的能源用于太阳能和风能,14%用于水电。在投资细分行业中,科技行业和金属采矿业的显著增长与绿色转型(尤其是锂和电动汽车电池)高度相关。相较于2022年,2023年金属和采矿业的投资增长了158%,尤其是锂、镍、铀占比大幅上升。此外,重点观察中国企业2023年技术相关领域投资可以发现,电池、汽车零部件、电动汽车制造占据了绝大多数份额。中国目前在全球矿产资源中占据较大份额,在材料加工方面也拥有更多的控制权,截至2023年,中国拥有全球超过80%的石墨资源,在锂、镍、钴和石墨方面拥有全球50%以上的产能。


各国风险因素成为决定投资收益的最短板。


2023年海外投资指数排名显示,风险因素对于投资目的地的排名比以往显著得多。例如,尽管印度是唯一具有与中国相当的潜在规模的单一市场,但印度投资环境和保护主义倾向对中国有较大的排斥性,开放给中国企业的资源极其有限;与拉美国家主要贸易伙伴的合作也受到美国的限制;希腊、比利时、意大利、波兰等欧洲国家排名大幅下降,体现了俄乌冲突和欧盟制裁带来的巨大影响;而排名垫底的投资目的地也均在地区冲突、地方政治动荡和经济崩溃方面面临极端挑战。


中国的全球投资发生了结构性转变。


在十年前,并购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模式。然而,近年来,绿地投资正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动中越来越重要的驱动力。技术收购曾经是中国企业走向全球的关键原因,但随着与西方的技术竞争加剧,技术收购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小,海外并购模式将面临更大挑战。与此同时,企业在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家的投资行为仍存在多方面问题,例如个别项目面临征地纠纷、环境保护、劳工福利等方面的民意反弹;部分出海企业对目标国缺乏可行性、安全性评估,造成违约风险和经济损失;部分项目缺乏成本管控和长期规划,造成超支和延期等等。



在海关数据层面,可以加强风险评估和管理,利用海关数据分析投资目的地的风险因素,重点关注可能影响投资收益的因素,如投资环境、政策保护主义倾向等。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,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,降低投资风险,保障投资收益。另外,还可以优化投资结构和模式,根据海关数据分析结果,调整投资结构和模式,注重绿地投资和技术合作,降低对海外并购的依赖性。同时,加强对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家投资的可行性评估,注重项目长期规划和成本管控,减少投资风险和经济损失。

行业领先的外贸获客增长解决方案服务商
30000+客户信赖,专业助力海外获客与业务协同全链路智能化升级
产品介绍
服务支持
合作购买
外贸资讯
关于我们
版权所有 © 2006-2024 杭州易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
CRM
视频号二维码
公众号二维码
解决方案
关注我们
版权所有 © 2006-2024 杭州易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
CRM
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